前幾天受邀講授KPI(關鍵績效指標)」的課程,授課企業為員工約4000人的上市公司,他們從總經理、副總到理級主管皆參與這一天八小時的課程。


 


這次課程的目的有兩項


1.拉近彼此的認知,儘量有一致的共識(因為有共識會比較有執行力)


2.實作產出明年度的KPI有哪些項目


 


但我發現他們彼此的認知有些差距,例如:


1.總經理認為KPI由策略重點與方針而來的


2.人資副總認為KPI由策略議題與平衡計分卡四個構面而來的


3.大部分的理級主管認為KPI由流程而來的


 


其實以上KPI來源有三個版本,正如台灣業界的縮影,大部分有這三個版本流通在企業,造成我們不少困擾與混淆


 


我們該如何看待KPI? 正本清源的做法如下:


KPI是經營管理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of  Performance Index(Indicate)主要目的為檢視策略主題相關目標執行結果之關鍵衡量要素


如同飛機駕駛的儀表板,在複雜的飛行任務中,若只有一項指標資料,航行是非常危險的!儀表板必須能同時提供許多的重要資料,例如:油料、航速、高度、氣壓、目的地、溫度、經緯度等,以及對未來環境的預測模擬,好讓飛機駕駛員作做好判斷與因應,才能安然抵達目的地


因此,我們欉企業的策略主題或議題(1~3) ,以平衡計分卡四個構面(財務.顧客.內部流程.學習成長等)展開行動方案與KPI,也就是將策略、目標與行動有效連結,所以KPI不僅專注於一種衡量指標,而以平衡多項指標為訴求:
1.
「短期」與「長期」指標的平衡
2.
「財務」與「非財務」指標的平衡
3.
「內部」與「外部」指標的平衡
4.
「落後」與「領先」指標的平衡


 


我們也發現很多企業的KPI充滿了一百多個而且還相當發散,最後造成管理困擾與執行力不佳。


我們再一次檢視關鍵績效指標的意涵,因為是關鍵代表的是關鍵少數而並非是多數發散,以台灣的經驗,一家企業大約16~28KPI較為聚焦且有效執行。


我比較支持正本清源的KPI是由策略議題與平衡計分卡四個構面而來的,如果再加上理級以上主管的共識,那就為有效的執行力加了不少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仁哥 的頭像
    大仁哥

    石博仁老師專欄

    大仁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